2022/04/10 耶穌的心中愁苦 /李信毅牧師
日期:2022/04/10
題目:耶穌的心中愁苦
經文:約翰福音十二27~43節
講道:李信毅牧師
這禮拜教會節期的安排是棕樹主日,是耶穌光榮進耶路撒冷的日子。我們用棕樹來代表這一天,是因為這一天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的時候,耶路撒冷的民眾將衣服鋪在地上,手拿棕樹枝歡迎耶穌進城。這個動作表示群眾很歡迎耶穌,但是也很危險,因為這種歡迎的模式,是人們迎接君王入城的模式。
當時耶路撒冷是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如果是羅馬皇帝進城用這種方式歡迎當然沒有問題,但是換成另外的人進城,被用這樣的方式歡迎,這好像在跟羅馬政府說,我們要歡迎另外一個王,更嚴重一點,好像在說,這個人要造反了。相信這群歡迎耶穌的民眾中,應該也有人有這樣的想法。因為以色列人中一直有一群人希望可以重新建國。從人民的角度看耶穌,耶穌看起來是人生勝利組,耶穌是木匠的兒子,貧困家庭長大,很會說比喻,被人家稱作老師,會教導聖經,他很有能力,可以醫治人的疾病,讓瞎子看見,讓鬼附者得到清醒,可以用五餅二魚讓五千人吃飽,他也很虔誠,常常上山安靜禱告,所以有許多人跟隨他。這樣的能力,以及被眾人喜悅,耶穌好像擁有一切美好的事物,他如果想要領導眾人革命,似乎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光榮進耶路撒冷,有點黃袍加身的意思。
然而,對耶穌來說,他這次進耶路撒冷,並不是要革命,也不是要接受大家的推舉,耶穌從上帝所領受的使命並不是在這個世界做王,而是要讓世人知道自己必須面對審判的處境。這個世界沒有人是完全的人,也就是說我們都會面對審判,沒有人逃得掉。耶穌說他的心裡愁煩,因為耶穌知道他要面對十字架,他也知道,這些歡迎他的人其實不知道他們真正要的是什麼?耶穌再一次提到他的死,然而這次耶穌提到他雖然被釘在十字架上,但他要受高舉,他雖然如同罪犯一樣被處死,但是,他卻要吸引許許多多的人來歸向他。
一個人死有重於泰山,輕於鴻毛,端看他在這著世界上所做的事情,很多人就算整個國家都把握在他手中,後世的人仍然對他沒有印象,就像過去的許多君王,我們根本不認識。但有人只是單純的服事人,但是他們卻影響許多人跟著他的腳步行,就像德雷莎修女,而德雷莎修女跟我們一樣是基督的跟隨者。
今天,我們紀念耶穌光榮進入耶路撒冷,有這麼多人來迎接他,有這麼盛大的歡迎會,照理講,耶穌講的話大家應該會聽,但事實上,耶穌卻覺得心中愁煩,他知道這些人並不是真心想要聽耶穌的話。人人喜歡神蹟,但是對於看熱鬧的人來說,神蹟也許就像一場魔術表演,在現場的時候很震驚,離開之後就漸漸地不在乎了。有了第一個神蹟,人期待第二個神蹟、第三個神蹟……,人跟著神蹟走,當失去神蹟的時候,人就散了,就像一座廟,當廟靈驗的時候香火鼎盛,當廟不靈驗時,就沒有人想再去拜拜了。
所以耶穌雖然行了許多神蹟,如果群眾只是看熱鬧,他們並不相信,那麼就真的印證以賽亞先知的話了(約十二38-40)。原來是上帝用諷刺的口氣差遣以賽亞去傳上帝的話給那些故意不領受的百姓知道。上帝呼召以賽亞,當然是要以賽亞去傳遞上帝的信息給悖逆的百姓,而以賽亞領受了上帝的信息之後,也的確是費盡心血、不怕危險的傳達上帝的心意,無奈以色列人並不領受。因此我們看以賽亞書六章的記載,就知道上帝用這段話是因為他預先知道以色列人要背棄他,所以用諷刺的話語告訴以賽亞他所要面對的情況。而耶穌在這裡使用這段話,聽眾立刻可以瞭解他的意思是百姓不聽悖逆,而他的努力將有如以賽亞對以色列人發言般的付諸東流。
使徒約翰在這裡指出猶太人不信的真正原因是因為上帝使他們信。我們對於這樣的說法常常覺得無法理解,上帝使猶太人不信,那猶太人如何相信呢?我們要如何看待這樣的事情?如果我們用父母親對待孩子的教育來想一想,也許我們可以多少明白上帝的心意。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會故意作一些危險的行為,且說不聽,那我們可能會讓他們在我們的注意之下自己去嘗試一下不聽話的結果,孩子可能會覺得為什麼我們不保護他們,但是我們知道經過這樣的教訓之後,他們才有能力保護自己。
上帝對猶太人也是這樣,所以上帝說:他們不會轉向我,讓我治好他們。猶太人平時自視甚高,總認為自己是上帝的選民,上帝保守他們是應該的,但他們總想享受上帝的保守,而不想如何真正了解上帝的旨意,上帝讓他們不順服,免得他們轉向耶穌,上帝就必需要拯救他們。這也宣告耶穌在是對猶太人的宣教終將歸於失敗。雖然耶穌在這時候的工作似乎是失敗的,但是從長遠來看,上帝讓猶太人在這裡拒絕恩典是暫時的,上帝沒有完全棄絕猶太人,因為接下來的福音工作仍然是在猶太人中進行的。
從猶太人的領袖的反應裏我們可以看到一般人在當時宗教勢力的影響下,要跟隨耶穌基督其實需要很大的勇氣,因為連猶太人的領袖都畏懼法利賽人的權勢,註釋書提到:「他們明知耶穌是對的;知道統治者同僚想除滅耶穌和他為上帝所做的一切;然而他們不敢冒險公開承認他。因為他們若這樣做,就絕了他們的財路,地位和聲望。同時也會被趕出會堂和社會。這個代價太高,因為他們信心不夠大,不敢起來為真理說話,寧可過一種自欺的信仰生活。」所以我們也可以理解那從小瞎眼的人雖然得耶穌醫治,他的父母親卻不想要說出那是耶穌醫治的。
許多時候,我們必須面對比我們大的勢力,工作面對上司或公司的政策,學生面對老師,老師面對學校或教育部,生活中面對政府的公權力等等,我們都有我們的法利賽人,我們有辦法面對,或者願意去面對嗎?我們有想要人的讚許勝過想要上帝的讚許嗎?這是我們要好好的去思考和決定的事,因為決定的結果會影響我們以後的行動。耶穌的心愁煩,因為他的時間快到了,但是仍有許多人不肯聽他的話。今天的我們知道這樣的事情,我們肯聽耶穌的話嗎?我們肯去讀上帝的話~聖經來了解上帝的旨意嗎?希望我們都能夠願意真正來學習上帝的話,使我們得到上帝的祝福。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