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4 應許的詩歌 /李信毅牧師
日期:2022/08/14
題目:應許的詩歌
經文:希伯來書四1-13節
講道:李信毅牧師
希伯來書四章所提到的安息,是接續三章提到的安息。三章上帝很清楚的在表達一件事情,就是上帝帶領以色列人民出埃及,但是以色列人民背叛他,在曠野的四十年,是上帝向以色列人生氣、發怒,上帝不會向那些已經在曠野付出代價失去生命的人發怒,上帝是對那些還活著的人,卻仍然背叛上帝的人發怒。
對於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故事我們很熟悉,我們也一直在檢討,為什麼以色列人在經歷十災和過紅海這麼偉大的神蹟後,還是對上帝缺乏信心,甚至被上帝看成是背叛上帝呢?
以色列人背叛上帝的結果,就是不能享受上帝給他們的安息。
希伯來書的作者延申了他引用的詩篇九五的經文。人是健忘的,特別對那些自己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事情。歷史上的以色列,經歷了上帝許多偉大的神蹟。但是當神蹟過後,後代的人無法親身體會,常常就覺得那跟我沒有關係,不再重視的結果就是失去了過去為什麼要敬畏上帝的因由。
這也是我們會遇到的問題,在我們自己的歷史上,我們有多少年輕人會想要去記住四十年前發生過的事情。四十年前親身經歷的人還在,但是新的世代很能選擇重新開始,更新的世代可能只覺得那只是故事,他選擇看見的是當下自己親身的經歷。希伯來書的作者鼓勵當時的基督徒,要堅持當初的信念,這信念是指當初選擇跟隨耶穌的信念。
如今有些人選擇不信,在這個信仰面臨挑戰的時刻,基督徒要做的不是學習那些在米利巴的以色列人,他們試探上主,最終死在曠野。而是應該在當下,彼此鼓勵要堅持,「堅持當初的信念,始終不變,我們就是基督的同工。」
對於安息,上帝應許的安息,在這裏有三種含意:
(一)上帝的平安── 能進入上帝的平安當然是一件快樂無比的事。
(二)應許之地,像希伯來書三章十二節裡的意思一樣。曾在曠野飄流的以色列人能得'安息',就是進入應許之地了。
(三)上帝自己的安息,這是上帝創世經過六天大功告成之後,在第七天自己憩息下來。這樣把一個字作多方面闡釋應用和窮究字義的不同解釋,可以說是當時學者寫文章時所喜歡嘗試的工夫,而希伯來書作者亦不會例外的。
希伯來書的作者是誰我們不清楚,然而他對初代教會的以色列人是熟悉的,他對這些人提到上帝對那些在曠野中的以色列人,因為他們的背叛和不信,所以他們無法進入上帝所給的安息。
如今,雖然初代教會的以色列人已經得到上帝所應許的安息,但是作者提醒他們仍然要有畏懼的心。不要因為已經得到了,所以就覺得沒什麼或無所謂,產生一種輕忽的態度。
「畏懼的心」應該是指對上帝那種戰戰兢兢的態度,這種戰兢的態度,是非常想要得到的那種心態,例如,一個業務員,他想要爭取一份大公司的合約,當他面對公司的決策者時,他如果是用一種滑頭,不在乎的態度,這份合約很可能就爭取不到了,他面對公司的決策者,必須有一種競競業業的心態,那是對爭取這份合約的慎重態度。我們要得到上帝所賜的安息,也要保有那種謹慎的態度,不重視或者隨便的態度,是很難進入安息的。現在的教會,越來越多人重視在上帝裡的安息,希望運用音樂、圖像、畫圖等等的工具,來幫助我們安靜並專注,以便進入上帝的安息。
我們常常把禮拜天主日等同於安息日,舊約的安息日是禮拜六。這樣的比喻其實是要我們知道,我們真的需要一個安息日休息。
我們也知道舊約中對於安息日的規定是很嚴格的,嚴格到一個程度是像敵人如果在安息日發起戰爭,以色列人中很多人是寧可被殺,也不肯抵抗,因為那是違反安息日的規定的。
這種行動表達出以色列人認為得到上帝拯救,比活著更重要。
我有時會想,我真的可以放下世上的財富,只追求上帝的國度嗎?這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希伯來書的作者認為聽見福音,聽了信息,不代表就得到益處,益處是指上帝的安息,這個安息是賜給人的,要領受這個安息就需要用「信心」去領受。
這裡的福音和信息是指人在上帝裏的安息。上帝給人甚麼樣的安息呢?上帝賜給人心靈上的安息。
我們為了生活,想要使我們的生活過得好一點,必需要勞心勞力。而回到上帝面前得到安息就成為我們心中的期待與盼望。
肉體的勞力,需要休息來恢復,精神的勞心,靠休息卻不一定可以恢復,心靈的疲勞甚至會影響肉體的工作能力,沒影精神好像就沒有體力。到上帝面前安靜我們的心,暫時除去各種煩惱,使我們的心靈可以真的安息,才不會疲乏。更重要的是,憂慮只會增加我們心中的負擔,憂慮並不能為我們解決問題,正如耶穌在路加福音所說:「你們當中又有誰能藉著憂慮多活幾天呢?(路十二25)」。如果我們可以因此將我們憂慮的事情交託上帝,從我們的心中挪除對事情的憂慮,事情仍然在,我們卻可以無壓力去面對原本我們擔心的事情,那才是我們所得到真正從上帝來心靈的安息。
這裡作者似乎將三種安息合並在一起談論。相信的人可以享受上帝的安息,是指想信上帝的人可以進入上帝所賜心靈的安息,得到心靈的平安。同時也暗指以色列人在曠野流浪四十年,他們並沒有建立對上帝真正的信心,因為他們沒有信心,所以他們不能進入上帝為他們預備的安息之地—迦南地。除了這兩種安息,作者更拉入上帝在創造之初,所設立的安息日,也就是六天工作,第七天必須安息,這是上帝親自示範並設立的。
上帝希望人要安息,他並不想要人成為工作的機器,我們卻常常將自己當成機器,或者被當成機器。我們的肉體要休息,心靈更要休息。心靈要得到真正的休息,與真正願意信靠耶穌有關,當我們願意真正相信,才能真正交託,否則我們永遠不敢放下我們的重擔來進入安息,就像一個人進入房間,仍然站著不肯坐下,也不肯放下他的行李一樣。我們有沒有辦法像一個小孩信靠他的父母一樣的信靠耶穌?小孩腿痠,要父母親抱他,他就將全身的重量交給父母,並且安穩的睡在父母的肩上。上帝可以讓我們這樣信靠,但是我們有這樣的信心嗎?如果不能原因出在哪裡呢?
信心是我們得到安息的重要途徑。
安息是重要的,上帝自己在六日的工作後進入安息。我們領受上帝的安息,也同時領受工作應該休息的那種安息。我們應該努力的當然不是第七天不休息。當我們不敢在安息日休息時,代表一件事情,就是我們對上帝的信心仍然不夠。我們害怕,如果我們休息一天就少賺一天的錢。但現在至少我們看見各行各業,一週休息一天已經是常態了,許多人也見證,上帝並沒有虧待那些在主日休息沒有營業的基督徒。而且沒有休息,就無法敬拜上帝,就容易離上帝和教會越來越遠,以至最後得不到上帝的安息。我們不要忘記約書亞帶領的以色列人無法進入安息,就是因為對上帝沒有信心。
弟兄姊妹,大家來到教會,有沒有得到上帝應許的安息呢?我覺得,也許有些人會告訴牧師,禮拜天來到教會只是換個方式忙,沒有得到安息。如果你有這種感覺,牧師並不意外,但是牧師求上帝幫助每個弟兄姊妹,可以體會一件事情,就是來到教會的服事可以讓你的心靈從事俗的緊張和壓力中得到釋放。在詩歌的當中,在聽講道的過程,在參與各個團契和事工中。我期待我們每位弟兄姊妹都可以領受到上帝應許的安息。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