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4 知行合一 /李信毅牧師
日期:2022/09/04
題目:知行合一
經文:雅各書二14~26節
講道:李信毅牧師
以前老師曾經有解釋過兩個成語,一個是「知難行易」,另一個是「知易行難」。例如:我們要知道電視要怎樣運作的,很困難,但是我們只要打開看電視就可以看電視,這是「知難行易」。另一種「知易行難」我們都瞭解,運動選手要常常練習,吃苦還要加上天賦,才可以成為冠軍,但是我們自己要成為冠軍,卻很困難,這是「知易行難」。兩句話都對,也都有他的道理,只是我在想,在我們的信仰上,到底是「知難行易」還是「知易行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機會坐下來好好的想一下,信仰是什麼?信心是什麼?這當中的差別在哪裡?我們的信仰告白中第一句話就是「我信上帝」,這句話和我對上帝有信心,這兩句話有什麼不同沒有?我想有兩個,第一個信是信仰,第二個信是行動
信仰是什麼?信仰的是一個對象。信心則是一種行動。
信仰是對象,我的信仰是基督教,是說我是一個信仰上帝,信仰耶穌基督的人,耶穌基督是我信仰的對象。
信仰告白,則是一種宣示,宣示我所信仰的對象是一個什麼樣的對象。我們的使徒信經是一種信仰告白。信仰告白表明我信的是一個什麼樣的上帝,同時我要用什麼樣的行動去回應我所信的這位上帝。
信心則是一種交託,將自己交託給所信仰的上帝,這是一種行動。信仰的對象可以不同,信心則是對信仰對象的一種行動的表現。信心與行為是一體兩面。我們無法將這二者分開。這也是今天聖經的意思。
保羅在聖經裡面提到,人因信得救。上帝的恩典是白白給人的,你可以得救,只要你願意承認耶穌是主,只要你願意相信耶穌,只要你肯信,願意信,甚至願意試著信信看,那這個救恩就臨到你的身上了。
你可以得救,就跟那個跟耶穌同釘十字架的殺人犯一樣,他沒有機會做一件好事來補償過去他所做的壞事,但是耶穌說他可以得救,他就得救了。但是對已經得到救恩的人,上帝愛他,自然會對他有期待與要求。這期待與要求很自然的表現在倫理生活上,以及宗教行為上。父母親愛孩子,我相信他不會不管孩子,他不會說我愛你然後讓他自生自滅,他會對孩子有一些要求,這些要求是希望能讓他的孩子將來會更好,所以我們會希望看到孩子的行動是合乎我們的期望的。
我希望我們在信仰上也一樣對我們的孩子重視。如果我們不會對我們的孩子說學不學功課是你的自由,我也希望我們不要對孩子說信不信上帝是你的自由。
上帝對我們自己也是一樣,當我們說我是一個信上帝的人,當然你已經得到上帝的救贖,但上帝還是會希望你有合乎他期待的行動出來,這就是今天雅各書裏所強調。
有信心沒有行為的人,就好像有愛卻沒有行動一樣的。傳統上,男生要將自己的情感隱藏起來,男兒有淚不輕彈,不知道有多少前人,明明愛著自己的子女,卻終其一生壓抑自己的感情,甚至讓自己的兒女恨自己,很可憐。可是若是我們有信心,沒有行為,跟這也差不了多少。所以雅各書說: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
自己的壞行為能不能改變,靠自己無法改變,靠信心慢慢的就會改變。感覺自己沒有恩賜,不敢踏出去,就沒有行動。往往踏出去就會請清楚自己所欠缺的,而且會知道要謙卑的依靠上帝。最後會發現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已經有一身別人所羨慕的恩賜了。
雅各舉了幾個例子,是我們很好的提醒:
2:19 你相信上帝只有一位,那很好!邪靈也這樣相信,而且非常怕他。這樣比起來,邪靈比我們更敬虔。因為邪靈最怕上帝,常常人並不怕上帝。
2:21 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是怎樣得以跟上帝有合宜的關係呢?是由於他把兒子以撒獻在祭壇上這一行為。
2:22 可見,他的信心跟行為相輔並行,信心是藉著行為而達到完的。
2:23 聖經上說:「亞伯拉罕信上帝,因他的信,上帝認他為義人。」這話實現了;他稱為上帝的朋友。
2:24 所以,人得以跟上帝有合宜的關係是藉著行為,不僅僅是藉著信心。
2:25 妓女喇合的情形也是一樣。她得以跟上帝有合宜的關係是由於行為;她接待猶太人的使者,又幫助他們從另一條路逃走。
2:26 所以,正如身體沒有氣息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
親愛的兄姐,你的信心是活的還是死的?
也許有的人覺得神學很難,信上帝很容易。也許有人覺得,瞭解神學很容易,但是要行出來不容易。但是對我們最好的方式,卻是要知行合一。我們所瞭解的,跟我們所行動的,要能夠結合。我們要努力知道,也要努力行道,如此才能向人見證我們是一個真實的基督徒。
昨天,牧師和連英傑執事以及林博彥長老去參加中會舉行的教會發展研討會,中會邀請到水林教會的牧師莊信仁牧師來分享,他提到他們教會的故事,他們教會已經三十幾年沒有主日學,當莊牧師去到那裡想要恢復主日學的時候,他們想說教會自己有三、四個孩子,他們可以從這幾個孩子開始,所以他們跟教會全部十幾個人說:什麼時候要開始主日學,一間教會三十幾年沒有主日學,一點都不誇張。所以教會的這些長輩很興奮,開始四處去問鄰居,你們家有小孩嗎?我們教會要開始主日學了,可以來我們教會的主日學。一個會友賣速食早餐店,只要有小朋友去他的店,他就告訴小朋友,來我們教會上主日學,結果他們第一次主日學,一共有十六位小朋友出席。從哪裡來?他們的會友去邀請來的。
這讓我想到我們的主日學,我們的教育長老李元欣長老很用心,一直在想怎改善我們的主日學,這個禮拜我們的主日學有新的方式,但是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會跟水林教會的弟兄姊妹一樣,有關心我們的主日學的需要?一直去邀請小朋友來參加主日學,我也不知道我們有多少人會覺得主日學是我自己的責任,我至少可以去邀請小朋友來參加主日學。
我希望當我們讀到雅各書時,我們知道信仰與行動是要合一的,而有行動的邀請人來,主動的帶領自己的孩子、孫子來到教會,這就是一種知行合一的行動。
我們知道孩子是教會的未來,我們教會的未來,在每一個弟兄姊妹你的邀請中。願上帝幫助我們警醒並願意行動。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