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5 是「真」亦是「假」 /簡雅萍牧師


日期:2022/09/25

題目:是「真」亦是「假」

經文:彼得後書二17~22節

講道:簡雅萍牧師


我們發現在這幾年當中,假新聞、假訊息非常的多,無論是和疫苗有關,還是和政治人物、政府的政策、國際間的消息有關。甚至有時候這些假訊息只是一些生活保健上面的事情,或者哪裡出現什麼奇怪的生物。其實,製造假新聞不是現在才有的事情。在以前不論是西方國家或是中國,都有過兩國交戰時,有一方的國家會設計對策,製造一些假消息,在敵國組織一些間諜人員,讓敵對的國家內部分裂,甚至影響君王對某些重要官員或者軍隊領導者的信任,進而輕易打敗這國家。


這幾年無論是美國的總統大選、疫苗的問題、烏俄戰爭、台灣和中國之間,因為網路的發達,大家傳播訊息非常方便,但這也助長了假訊息傳播的速度並且進一步影響到大家的生活。

一、 舊約時代有假先知,你們中間會有假教師:

彼得寫前書的時候,基督的信仰已經傳到羅馬帝國的各個地方,並且已經和猶太教是不同的信仰團體。而彼得寫後書的目的:一方面是要鼓勵信徒能夠堅定相信真理,不會被其他的東西動搖其信心,並且能夠越來越認識上帝。另一方面,彼得後書也是為了駁斥假教師所傳講的謊言及謬論。

在舊約先知耶利米的時代,有的先知沒有傳講上帝的信息。耶利米5:31中就曾說到,先知說假預言。彼得後書的作者將舊約時代的歷史經驗,引用到當時。在彼得後書第二章一開始說到,「從前有假先知在以色列民間出現;同樣也將有假教師在你們當中出現。他們偷偷地輸入毀滅性的異端,不承認救贖他們的主宰,迅速地自取滅亡。」

在哥林多前書十二章28節這樣說,「在教會裏,上帝使人各得其所;他所安排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師;其次是行神蹟的,再次是有治病能力的;此外還有能夠幫助別人,能夠管理事務,能夠講靈語的。」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在早期的教會中,教師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他主要的職分,就是教導信徒認識耶穌基督的救恩,以及聖經中的真理,並教導信徒如何過一個基督徒的生活。在彼得後書提到「假教師」,這就表示這些人所做的事或說的話,是違背教師的職分的,或者說他們藉著教師的身分圖謀自己的利益。

二、 假教師的特徵:

我們要如何分辨一個人是真的教師還是假的教師呢?在彼得後書第二章,作者用許多篇幅來描寫假教師的特徵。首先,這些假教師會偷偷引進許多毀滅性的異端。教師原本應該教導信徒認識真理,毀滅性的異端卻是違背真理的。第二,這些假教師不承認救贖他們的主。基督教會是因為耶穌基督的犧牲所帶來的拯救,是因為耶穌基督是救主才建立的信仰團體,若不承認耶穌基督的救恩,就失去了信仰的中心。這些假教師不是自己成為救主本身,就是用別的東西來取代耶穌基督本身,這也是一種異端。第三,這些假教師故意傳錯誤的信息。假教師說人可以在信仰裡過一種完全自由的生活。乍聽之下,似乎很有道理。但其實他們指的是,一種完全不受拘束,完全不受律法綑綁的生活。也就是你想要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的生活。他們也藉著這樣的言論,來滿足自己的私慾。但是,這種完全不受任何拘束的自由,卻是帶人回到罪的當中,雖然不受律法的束縛,卻受到罪的綑綁,成為罪的奴隸。

假教師就是這種只知道謀求自己的利益,不顧眾人需要的人。他們會說謊話、欺騙,為了要騙取信徒的錢財。今天我們所讀的17-22節更是進一步對假教師清楚的描述。在這所說的「無水的井」或「乾涸的泉源」是比喻這些假教師所教導的,無法真正滿足人心裡的需要。當人很開心的來到一個水井邊,卻發現那個水井並沒有水,這是多麼讓人失望的事。只有我們的生命和基督連結,生命才能真正得到滿足。假教師不承認基督的救恩,就算擁有很好的口才,一時能欺騙信徒,但最終這些謊言無法真正成為人的幫助,所以在這裡作者用「無水的井」或「乾涸的泉源」來形容他們。

17節還提到「狂風催逼的霧氣」或「暴風吹散的雲霧」。這是在描述假教師的不穩定以及他們的教導無法持久。如果假教師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來傳講信息,有可能因為環境、利益、人的變換,而改變傳講的內容,甚至有可能前後所說的會有矛盾的情形發生。真正的教師是要傳講耶穌基督的救恩與真理,這應該是不會改變的。

這些假教師堅持只有靈魂得救是重要的事,只要人的靈魂藉著他們灌輸的知識得救,則那人不管怎樣藉身體行事都不重要。換句話說,他們可能也會提議,一個極端屬靈的人應該用性行為來表達他們的宗教信仰,這也是第二世紀某些異端人士所倡導的,也好像一些邪教所推崇的。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六章曾經講過這個問題。他認為我們的身體是聖靈的殿,這個身體是屬基督的,有上帝的靈住在其中。如果我們隨便放縱身體、滿足私慾,我們一定會惹上帝生氣進而帶來毀滅。「你們一定曉得,你們是上帝的殿,上帝的靈住在你們裏面。因此,要是有人毀壞了上帝的殿,上帝一定要毀滅他;因為上帝的殿是神聖的,你們自己就是上帝的殿。」(林前三16-17)
假教師應許人可以得到自由,這自由卻是他們尚未得到的。他們追求自由自在的表達自己,但是他們卻受到罪的綑綁。原本有一些人他們已經脫離早年敗壞的生活,決定要跟隨主,但是因為聽信這些假教師所傳講的錯誤信息,以至於這些新信主的人又再一次陷落在罪的綑綁當中,而且可能會陷入到更糟的情況中。

這段經文除了描寫假教師所做的事情,同時也說到假教師將來會面臨的審判和結果。「黑暗的深淵」所指的就是地獄,一個沒有生命、沒有盼望的地方。猶大書的作者也說這樣的人會永遠留在那個地方,那個黑暗的深淵。

三、 要如何分辨真假:

每一個時代都會出現欺騙人的假教師、假先知,我們要如何來分辨真假呢?要怎麼做才不會失去生命的方向,不會被那些神蹟、奇事所帶來的迷惑影響自己的內心及信仰呢?一個最好的方法是,我們需要回到聖經當中,我們需要常常勤讀聖經。無論遇到多大的神蹟奇事,迷惑人的事物,無論這傳講者有多好的口才,只要他傳講的內容不符合聖經的教導,他就不是一個真的教師或真的先知。如果我們可以清楚知道所信仰的是什麼,我們就不容易受騙、受迷惑,或是跟隨到錯誤的方向去。

面對許多的假新聞或假訊息也是需要求證。在這個網路發達進步的時代,雖然我們要獲取知識很容易,但相同的道理,要接收到錯誤的訊息及知識也是很容易。我們需要學習分辨的能力。我們可以注意這個消息是從哪裡、哪個單位所發出來的?看文章時,不要只看標題,常常裡面的內容與標題不符合時,就代表這篇文章可能有問題。我們也可注意一下文章或訊息發出的時間,會不會是以前的事情又重新換一個標題來述說。或者有的假訊息是將其他地方發生的事,錯置成台灣發生的事。

雖然每一個時代總是有為了自己的利益來製造假新聞的事件,但因為現在網路的方便,我們如果沒有仔細查證,就分享許多的訊息,有可能我們就間接成為傳播假新聞、假訊息的人。雖然我們的本意是好的,希望更多的人知道,但如果那是一個假訊息,它有可能在無形中造成許多影響。這是我們需要注意的!

彼得為什麼在第二章要花許多精神來責備假教師?因為彼得認為他的責任是牧養羊群,牧養跟隨主的人。當他發現這些假教師將原本已經決定要跟隨主的人,又再一次帶他們到罪的綑綁當中,他感到非常生氣。彼得在這章所傳講的,有一個很實際的目的,就好像耶穌對我們的警告一樣:「我對你們所說的話,也是對眾人說:要警醒!」(可13:37)面對末世,我們需要更謹慎小心,不要以為自己一定不會受到誘惑或是迷惑,但當我們與主有好的連結,我們自然會有分辨的能力!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