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4 歌頌上主的救贖/李信毅牧師
日期:2022/12/04
題目:歌頌上主的救贖
經文:路加福音一68~79節 講道:李信毅牧師
最近在預備講章的時候,發現國外的牧者和一些學者,在面對耶穌基督的降生的經文中,他們都有很解放神學的思想。我們比較少直接提到解放神學,他代表著願意為弱勢族群發聲,甚是抗爭的語言和行動。我在神學院的時候,曾經聽到老師講解放神學,印象最深的一個故事是一個神父在南美洲,跟著當地的游擊隊打游擊。有人問神父說:你是神父,為什麼不教導你的會友要和平,他的回答是:「我的會友都在反抗暴政,他們都在游擊隊裡面,我如果不進入游擊隊,我就照顧不到他們。我已經沒有不在游擊隊裡面的會友了。」
我不知道這個事情是真的假的,但是這個故事提醒我們去正視面對暴政,忍氣吞聲只會助長他們的惡行,挺身反抗不代表就不符聖經的教導。
聽到這裡,我們可能會覺得有些不舒服,怎麼可以鼓勵對抗,這樣有符合聖經的教導嗎?但是實際上,台灣能有現在的民主,不是我們許多的前輩抗爭得來的嗎?面對不公不義的行動和政策,我們絕對不能反抗嗎?
看看中國,最近開始在進行白紙革命,這兩天,在中國連拿張白紙可能公安都會把你攔下來,檢查你的手機,看看有沒有反對政府的資料在裡面沒有。在中國只要你發出一點點反對的聲音,你都可能會被消失,面對這樣的政府和公權力,以及可能是執行工權力的鄰居(大白),把大家都當成已經染疫的對象,甚至直接封死門戶不讓人出來,既使沒有病,也寧可把人餓死的政府,這種白紙革命抗爭的行動希望可以持續下去,直到政權的本質改變,不再是集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今天在基督教的世界裏,我們有時候會說「基督(耶和華)坐著為王」,「為王」這個觀念是封建和極權的,王的權力最大,影響著底下每個人的生死和生活。一個好的王,可以讓人過好的生活。一個惡的王,可以讓人民不聊生。社會的演變,讓我們現在已經接受民主的思想,教會也用代議的方式在運作。今天我們再說基督坐著為王還適合嗎?
今天的經文被稱為「撒迦利亞之歌」,是路加福音第一章裡面的三首頌歌之一,另外兩首是馬利亞的尊主頌和西緬之歌。
施洗約翰的誕生,象徵著撒迦利亞和伊莉莎白看似不被祝福的人生(無法生育)開始得到翻轉。也象徵不管在靈性或是生活中感覺不被祝福,需要上帝拯救的人的命運開始要反轉了。
一開始,牧師講到很多牧者甚至學者,在基督出生的經文中常常看到解放神學的思想。這樣的思想其實很不一樣。做王就要能掌控,即使打著解放的名義,最後當王之後還是會整肅他的政敵,這是我們在歷史上屢見不鮮的事實。這也是專制極權政權的缺點。
當我們用王的概念來稱上帝時,在我們內心是不是有種掙扎,一種是成為順民,期待上帝的祝福,乖乖聽話就好,不要多想,不要問,我們應該做什麼就做什麼。不可否認的,這種思想在許多的教會裏出現,牧師說什麼,大家就做什麼。牧師好像上帝在地上的代表。這是上帝的旨意嗎?如果放在舊約時代,是的。就像先知是上帝的代言人一樣。
然而在新約,上帝的獨生子耶穌基督為了什麼降生?我們看一下今天的經文:
1:68 讓我們歌頌主—以色列的上帝!他眷顧他的子民,釋放了他們。
1:69 他從他的僕人大衛家中,為我們興起了一位全能的救主。
1:70 古時候,他藉著聖先知們說過:
1:71 他要拯救我們脫離敵人,擺脫一切恨惡我們的人的權勢。
1:72 他要向我們的祖宗大施仁慈,並記住他神聖的約。
1:73 他應許我們的先祖亞伯拉罕,立誓要拯救我們擺脫仇敵,使我們一生一世,坦然無懼地在他面前,以聖潔和正直事奉他。
前半段的詩歌是撒迦利亞對彌賽亞(耶穌)的期待,他用了看顧、拯救、憐憫、與人立約、脫離敵人等等的詞,最後提到用聖、用義無驚來服事伊這一位即將來到的君王,以色列人心中的彌賽亞,所用的詞實在不像一個集權的君王的行動。
對比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做王後說的話:
12:13-14 王不聽元老的建議,卻照著年輕人的建議對人民說凶狠的話。他說:「我父親給你們重擔,我要給你們更重的擔;他用鞭子打你們,我要用刺棒擊打你們!」羅波安的言行是人的思想,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但適得其反。
當耶穌被賦予拯救解放人民的使命時,很自然的,就會出現當權者的戒心。在羅馬,被稱為王的,就是要造反、要革命,當然就是對羅馬政權的威脅。這是政治上的理由。
但是當耶穌的使命是救贖、是拯救時,代表要對抗壓迫的一方,這又是另一個敵對的來源。
在我們喜樂慶祝耶穌基督的降生、歌頌上主的救贖時,我們內心同樣有著一樣的期待,就是祈求耶穌基督拯救失喪的人(包括我們自己)。
耶穌基督被我們信仰,我們願意承認耶穌基督是我們的主,不是代表我們喜歡被奴役或統治,剛好相反,耶穌自始自終要帶領我們脫離壓迫,進入自由。更重要的是耶穌一直是為了守護這樣的使命來到我們當中的。
即使是在舊約的時代,上帝以神權干涉以色列人的生活。但這位威嚴的上帝,從頭到尾要求以色列人的是什麼?你們要照顧你們當中的出外人和孤兒寡婦。這個要求一點都不能打折扣。上帝甚至為了這一點拒絕了以色列人的獻祭、禮拜、禱告、節期、禮儀。看顧弱者和需要者,一直是這位君王擺在第一位的事情。
這樣的王,和極權獨裁,只為自己利益的王是完全不一樣的,今天我們的民主,又何嘗不是在上帝的應允下形成的。也許,有人還是會覺得王的名稱太落伍了,以後可能會有更好的稱呼出現,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位自始自終都在關心我們的主耶穌所帶來的救贖是我們所盼望的,也值得我們稱頌讚美祂。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