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1 你說的我不同意/王博賢傳道
日期:2023/06/11
題目:你說的我不同意
經文:創世記十二1~9
講道:王博賢傳道真的沒問題嗎?
「啊!信心的旅途,翻山越嶺也不輕易調轉腳步。啊!信心的歲月,千山萬水總是訴說天父在看顧。」大家有聽過這首詩歌嗎?這是天韻合唱團創作的「信心的旅途」,如果大家回去有機會去youtube點看,可以看到他的MV是用沙畫藝術呈現。以前只覺得這首歌好聽,但歌詞的內容真的不是那麼好懂。
「信心」真的是容易說,但不容易做的事。大家還記得這三年的疫情嗎? 2020年3月15日開始停止實體聚會的是週日破千人聚集的七星中會雙連教會,後也有許多中大型教會因應100人以上聚會暫停之規定暫停實體聚會。直到最後,所有教會都停止實體聚會,那段時間的牧師有多痛苦大家知道嗎?不會用網路直播的牧師開始從頭學起當youtuber,一些鄉下教會的牧師因為信徒也不會用網路,他們要窮盡所有辦法去關心信徒,而且還不能大辣辣的跑去信徒家。到三年後的今日,我們的教會仍在受到疫情後的影響,你看,現在教會還是在直播禮拜。隨著疫情降溫,各個教會開始推許多新的事工,或是恢復疫情前重要的事工。甚至,有些教會開始一些全新的事工,具有展望性的事工!其實這都是有很大的挑戰性的!
例如,大專的工作者們越來越多了,在今年除了四位牧職工作者外,有原本有兩位非牧職工作者,包括禹慈姐。今年二月我們又多了一位非牧職的珊珊姐。有人就私下問說:「台北大專是怎麼了,輔導用的那麼凶?」我快笑得半死,我自己也在這邊當過平信徒工作者,沒有對非牧職的工作者那麼殘忍啦!你看禹慈姐不是一樣笑容甜美。
不過下一句通常問我的人就會說:「但大專的經費還可以嗎?」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其實心中真的很糾結,我沒辦法說出「沒問題!」這時我的表情管理就會開始…….,對方也就會找新的話題。
本地、本族、父家的三層剝奪
我想,當亞伯蘭聽到1耶和華對他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時,他的表情也許也開始失控。亞伯拉罕所受的挑戰有多大?「本地」也許也可以指的是你熟悉的生活地理環境與文化,你的日常生活要改變、甚至使用的語言也不一樣。「本族」,是挑戰你放棄有把握的人際關係、支持系統的安全感。「父家」,是指親密關係、人情感的依歸。
好…我順服你,亞伯拉罕放棄在父家之地位,同時亦自我剝奪了這些保障,把生死、地位、將來、保障,全都放在耶和華手中。但耶和華又說「2我必使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使你的名為大;你要使別人得福。3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給他;詛咒你的,我必詛咒他。地上的萬族都必因你得福。」你支票會不會開得太大了?我什麼都沒有,老婆連孩子都生不出來,我要成為大國?別人要因我得福,什麼?地上的萬族都必因我得福。聽你在XXX,你說的我不同意。
信心之父?
有人可能會說,博賢哥,你怎麼可以這樣說我們的「信心之父」,我會說,亞伯拉罕也能稱為信心之父嗎?為什麼我敢這樣揣測呢?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來看亞伯拉罕的故事。大家有聽過上帝視角嗎?「上帝視角(God’s Perspective)」,「上帝視角」就是比以「第三人稱視角(Third-Person Point of View)」更超然地看待世間一切的人、事、物。然而在決定離開家鄉的亞伯蘭他沒有這種上帝視角,知道上帝一定會如何的實現他的「約」。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這位「信心之父」在信靠上帝的路程中,也不斷有小信的時候,他賣某做大舅。他或許期待著上帝在任何時刻保守他的性命和婚姻。即使當時他內心掙扎疑惑,他仍可禱告上帝給他指示怎樣做。然而,他真的沒有把握,因此自己與妻子做了決定,隱瞞夫妻關係,討好法老和埃及人,為要保全生命。
這樣的亞伯拉罕還配稱為「信心之父」嗎?
信賴上帝、成就信心
今日的教會說亞伯拉罕是「信心之父」,因著他在今天的經文後,他就抓住上帝的應許離開家、還有遵照上帝獻祭以撒等等的故事。然而在決定離開家鄉的亞伯蘭他沒有這種上帝視角,知道上帝一定會如何的實現。這位「信心之父」在信靠上帝的路程中,也不斷有小信的時候,他賣某做大舅、他也會偷笑上帝使者。羅馬書4:2-3就說:如果他得以被稱為義人是由於他的行為,他就有所誇口的,但在上帝面前不能。聖經上說:「亞伯拉罕信上帝,因他的信,上帝認他為義人。」亞伯拉罕的故事中,反而要展現的是上帝的定意成就與上主的信實。亞伯拉罕在不知道故事怎麼發展下去時,他抓住方向,在跌跌撞撞中與自己的人性鬥爭,這不是條好走的路,但他的信心因他努力不懈的學習中得到成全,他不斷的學習依靠上帝,直到今日,我們得以稱他為「信心之父」
你我一起成就上帝的心意
「但大專的經費還可以嗎?」老實說,我還是不知道,如果有人繼續問我,我的表情管理可能還是會出問題,我真的沒有上帝視角,可以看到兩年後、三年後、四年後台北大專的財務狀況。但目前我們的配搭,是北區大專事工委員會與我們眾同工一同看見的異象!
台北大專在時代的挑戰中不斷調整我們扮演的角色,使我們成為青年人在世界與信仰之間找出平衡的橋樑。讓每個來到長青團契的你們在這個「轉大人」的人生重要時刻,有人能提供更好的信仰陪伴與生活輔導,與每個人多走一里路。
所以我們願意這麼做,也跟上帝祈求,有更多教會、牧長、信徒支持我們這樣做下去!我們沒有因為自身的限制或許是錢、或許是教會環境而跟上帝、跟自己的異象說:「你說的我不同意!」沒有上帝視角的我們,也能有信心往前走,我們跟亞伯蘭一樣,邊走邊抖,但也因為我們看見創始成終的上帝是信實的,我們充滿信心!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