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8 求祢鑒察我/李信毅牧師


日期:2023/06/18
題目:求祢鑒察我
經文:詩篇二十六1~12節
講道:李信毅牧師

大衛的詩,大衛一直是一個很會禱告的人。在他寫的詩篇中,有喜樂的詩歌,有禮儀的詩歌,也有懇求伸冤的詩歌,更有哀歌。
從今天的詩篇中,它包含兩個層面,一個是我們一開始就讀到的個人層面,以及崇拜儀式的部份(6-8,12節)。
這是一篇積極肯定的禱告文,也許大衛當時有遭到誤解,或受到攻擊,然而大衛對於自己的言行以及他和上帝的關係,有著很正面的自信。對於大衛的經歷,我們或多或少都了解一些。聖經對大衛的經歷有很多的記載,大衛受到重視,不是因為他完美無缺,而是因為他的不完全與對上帝的信靠。
詩篇 26 以正直、信任和辯護的請求開始。在最初請求耶和華為個人行事之後(第 1-2 節),詩篇 26 對個人的道德完整性(第 3-5 節)和宗教完整性(第 6-8 節)做出了大膽的斷言。一個自信的信仰聲明和敬拜耶和華的承諾(第 12 節)緊接著第二次請求耶和華為個人行事(第 9-11 節)本篇開頭,和合本翻成「耶和華啊,求你為我伸冤」,「上主啊,求你宣判我無罪」(現代中文譯本),「耶和華啊,求你給我判斷(phòaⁿ-toàn)」(巴克禮)。
不管那一個版本,都有期待上帝像法院一樣的審判、像法院一樣宣判的期待。這是一種自訴,為了要證明自己清白,願意到法院接受上帝的審查。詩篇的標題「正直人的禱告」,應該不是大衛自己下的,而是後人在編撰聖經時下的,跟標點符號一樣。所以,是後來的人給這篇詩篇的註腳。
為什麼會用正直人或用義人的祈禱?是因為大衛在這裡很有自信的懇求上帝來鑒察他。從第一節後半部起,我們看到大衛對自己的自信,「因為我行為正直,完全信靠你。上主啊,求你鑒察我,考驗我;求你審察我的心思意念。」-現代中文譯本。
「因為我有照我的純全來行;我倚靠耶和華,無搖泏(iô-choah)。耶和華啊,求你鑒察我,試驗我,鍛煉我的心腸。」-台語漢字本。
自己的事自己知道,有多少人有這樣的自信,敢在上帝面前自訴?敢要求上帝說:求你宣判我無罪(現)。
如果我們是在一個已經受到扭曲的司法體系之下,會發生有錢判生,無錢判死的狀況,法官本身已經扭曲失去正義的觀念,也許透過賄賂,關說等等方式,有錢的人或惡人他們可以逃過審判。然而在上帝最終的審判之前,人無法賄賂或威脅上帝,上帝對人內心的想法一清二楚,我們可以欺騙其他的人,但是我們無法欺騙自己,也無法欺騙上帝。如果我們做錯了事,我們無法騙自己。但是如果我們作對的事,也不一定就不會被扭曲,其實有時候也會被有心人士利用和攻擊。在今天每日新眼光裡面有提到幾個案例,例如:
2016年士林地檢署以貪汙罪起訴當時的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指控他收受台灣浩鼎生技董事長的賄賂。兩年後(2018年),士林地方法院宣判翁啟惠等人無罪定讞。事後,翁啟惠在臉書寫下:「正義雖到,名譽難復。」在台灣的政治上,這種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抹黑別人的的作法其實不少見,但是對於這些真的用心想要台灣好的人來說,是熱血付出,卻被陷害。這樣的作法不是糾錯,而是把對的事,故意講成錯的,造成的後果是讓整個社會失去進步的機會,讓國家失去競爭力,讓有心為國家貢獻的人,不敢也不想再付出。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作法,需要我們一起來拒絕。
我們看到大衛在當時對於對他的誣陷,他希望上帝來判決,如同法院的判決一樣,還給他清白的名譽。他主動的提出,他並沒有做錯事情。聖經裡面提到的義人不多,挪亞的時代,全世界只剩挪亞是義人,他的全家因他得救。約伯記裏約伯是義人,但是也遭到魔鬼的陷害和試煉。好人好像不一定有好報,這夜是為什麼我們希望上帝可以施行公義的地方。
美國桑福德大學埃里克·馬西斯教授提到:懇求者願意讓耶和華從裡到外到處尋找正直(第 2 節)。就連祈求者也承認,有些人表面上是正義的,但實際上卻參與了邪惡的活動。祈求者並不害怕受到牽連,而是表示相信耶和華會在外在行為和內在性格上找到正直。祈求者希望一旦耶和華接受審查邀請並發現個人無可指責,耶和華就會為他辯護,宣判他無罪。
首先,祈求者不斷地看到耶和華的愛,而不是偶爾(第3節上)。無論發生什麼事,耶和華的愛都存在,耶和華的承諾成為祈求者圍繞忠於耶和華的旅程的動力(第3b節)。因為祈求者行事忠於耶和華,所以祈求者不會與虛偽的人(第4a節)或惡人(第5b節)坐在一起。
正如祈求者拒絕與虛偽和邪惡的人同坐,祈求者也拒絕與假冒為善的人為伍(第 4b 節)和惡人為伍(第5a節)。第 4-5 節中對惡人的雙重拒絕創造了一個強有力的陳述,即懇求者不僅與耶和華同行,而且“向(跟惡人)相反的方向奔跑,而不是與他們同坐”。
第 6-8 節將這首詩篇的重點從道德正直轉移到宗教正直。在第 3-5 節中,懇求者與作惡者保持距離。在第 6-8 節中,祈求者拉開了與外界的距離——這次是通過敬拜。“我們已經從充滿道德挑戰的日常生活世界轉向宗教世界、祭壇、宣告和耶和華居所的世界”。
用水洗手是一種淨化的儀式,象徵著清白(第 6 節)。它使敬拜者準備好進入耶和華的面前,並與會眾一起敬拜。在敬拜中,祈求者在耶和華面前行了正當的事:唱感謝的歌,述說耶和華奇妙的作為(第 7 節)。(禮拜程序中公禱裏的認罪禱告)懇求者最後聲明對耶和華和耶和華榮耀所在的地方的愛和奉獻。耶和華的居所,勝過惡人的居所。
詩篇 26 將注意力從日常生活轉移到我們與上帝立約的關係上。通過這個禱告,我們面對這樣一個現實,即我們對自己的道德和宗教誠信負有責任,我們受到挑戰,要向上帝發出邀請來測試這種誠信。
詩篇 26 提醒我們,我們可以遵循上帝的道路,以道德和宗教的正直自信地為人類服務。願這成為我們的禱告,願我們學會以所需要的謙卑和信念來禱告。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