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6 別怕!是耶穌/楊伯威牧師
日期:2023/07/16
題目:別怕!是耶穌
經文:馬太福音十四20~35節
講道:楊伯威牧師今日的經文談論的事件是門徒們看到耶穌行走在加利利海上,為能更明白這個事件我們需要把事件放在「處境」中來看,所以接下來由時間、空間、環境來解釋。因此,經文是刻意選擇由14章20節開始,為顧及禮拜中讀經時間長度,不然我們應該要完整看事件前後發生的事情。
首先要注意這個事件發生的時間是一天當中的晚上了,白天剛發生了一件震撼人心的事:耶穌餵飽了五千人--實際人數絕對遠超過。經文中特別提及:不算婦人與小孩大約五千人。若計入婦女與孩童,人數恐怕超過一萬二千有餘。在今日衣食無虞的我們,中午若準備愛餐,會友們都很樂意留下享用,以當時平常百姓常常難以溫飽,不僅有東西吃且還有魚肉,算得上是豐富的一頓。
但還有一個重要的元素讓這些群眾非常激動:發生的地點在加利利。這是當時猶太獨立運動最為盛行的地區,在羅馬帝國統治下不斷發生民變起事。加利利這地區反羅馬統治的名聲遠播,甚至到使徒行傳中,門徒傳福音引起騷動被審問時,猶太人的領袖還勸告群眾要小心,「從前在加利利有個猶大帶領人造反」。不僅如此,耶穌的十二門徒當中就有一位叫做「奮銳黨的西門」,這奮銳黨就是當時最激進的猶太獨立份子,身上常帶著刀,隨時準備起事推翻羅馬人統治。奮銳黨的大本營就在加利利海邊的山上,所以當耶穌行神蹟時,群眾中不少「猶獨份子」甚至是積極想起事的。有諺云「三軍未發,糧草先行」,對這些激進猶獨人士而言一定會想到:要起兵時,有了耶穌就完全不必煩惱糧草的問題了。若由這位彌賽亞來帶領,一定大有希望推翻羅馬人。因此這些群眾一定非常激動,不僅因為有東西吃而已,更由於背後代表的政治軍事考量。
耶穌如果當時順勢登高一呼,一定迅速黃袍加身,群眾都跟隨他了。但他沒有,因為這不是他來拯救的方式、時間。若他要走這樣的君王路線,上帝的兒子何等尊貴,直接號令天使天軍、火馬火車來為他效力就好,何必來到世上、還找一群窮苦的加利利人呢?經文中告訴我們,耶穌他反倒自己留下解散群眾,要門徒先行渡海過去。這些門徒留在當場恐怕是也是跟著興奮起鬨的,從福音書中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直到耶穌要往耶路撒冷去受死之前,都還搶著要世上的官位、榮華。所以要他們先離開,不要留著添亂。而到了這天晚上在加利利海中,他們竟也沒認出耶穌。
門徒們看到說耶穌是「φάντασμά」這就是後來英文字Phantom的字源,他們覺得是虛假的幻影。我們莫要笑話門徒們,在風雨飄搖的晚上把耶穌認成幻影,在危難中我們是否也認得耶穌?或者把幻影當成救主?
南加州有個教堂叫水晶大教堂「Crystal Cathedral」,1980年落成時轟動世界,使用了超過萬片玻璃構成的巨大聖殿,美麗的令人震攝,管風琴使用了17106支風管,位列世界五大管風琴之一。我去參觀時,看到偌大的停車場中有許多柱子上面有碩大的喇叭而覺得奇怪,後來看歷史照片才知道:原來是當年來禮拜的人數眾多,大禮拜堂坐不下,讓眾人直接停在停車場作禮拜使用。蓋起這麼大的教堂,創辦人Robert Schuller牧師是有名的電視佈道家,所傳的信息是令人舒服的:強調正向思考,勇敢地去夢、去求,就可以得到!在禮拜堂後方到行政辦公室中間的水池上,有個雕像就是今日經文所述的事件,耶穌在水面上行走,似乎要比喻相信耶穌、什麼奇事都能成就。不過在我走近一看,原來耶穌像底下有鐵條支撐,不是真的行在水上。也就在我去參觀完之後幾個月,水晶大教堂聲請破產,為了做大夢,不,是「有遠大異象」所以勇敢借了大錢,債滾債之下,積欠的債務高達4300萬美金。隔年教堂被天主教的橘郡教區收購,現在已改為天主教的教堂。
上帝的確希望我們快樂,但只談物質上的豐富卻避談苦難的信仰教導,不管再怎麼包裝,當面對生命中的苦難時非常脆弱,毫無力量。這不是基督信仰,因為基督是道成肉身、降低自己親受苦處上十字架。他誠然知曉我們的痛苦、我們的軟弱。豐盛的物質、華美的會堂都很好,但那不是信仰純正的記號。
我們如何分辨出耶穌?首先是不將上帝當做追求利益的工具。當我們禱告求豐盛的恩典、物質的享受甚至要斬釘截鐵來「表達有信心」時,是否不察覺自己正在命令上帝?我們信仰的核心不是追求卓越成功人生,而是在苦難中渴望及得到釋放與拯救。神學家Paul Tillich曾說過:「當一個人勇敢地面對信仰中不確定成分時,信仰最能彰顯活力。」
這事件可以再給我們的一個重要啟示來自於事件傳述的起頭。古早時代的紀事是由口傳開始的,前面的經文餵飽了可能有一萬多人,事件之後,渡加利利海對岸的人們都認得耶穌,四處找人來給耶穌醫病。所以事件前後的見證人都很多,獨獨這段記載,只有在海上的門徒們經歷,甚至有段記錄應該只有當事人知道,就是彼得。因為踏上水面心理害怕開始下沈,這是當事人彼得自己的心境,所以這事件最可能由彼得開始傳講。
這就是不簡單的事:彼得有多少威風凜凜的事蹟可以述說,比如在聖殿前叫生來瘸腿的人起來行走,是多麼偉大的神蹟奇事!但他仍把那天晚上在加利利海上的丟臉事講出來,因為他不以為見笑恥辱,因為在這事上顯出耶穌基督的偉大。彼得誠實地面對自己不足。
誠然,當我們有勇氣時,不害怕勇敢面對困難、跟隨耶穌腳步。但沒有勇氣時,就老實呼救求主幫助,這是承認自己不足。門徒們在風浪中呼喊著「Κύριε, σῶσόν με(主啊,救我!)」,此語有希臘文中一個特別的格位:呼格。那個「主」是呼喊,我們翻譯成漢文一定要加個「啊」來表示語氣,但希臘文不必。此處我甚喜歡現代台語譯本的翻譯:「主啊,救咧噢!」把那急迫的呼喊表達出來。我們的信仰允許我們呼救,畢竟要體認到自己的不足、需要被搭救,這才願意讓上帝進來我們生命中動工。承認自己到盡頭,讓上帝起頭。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