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6 言而有信/李信毅牧師


日期:2023/08/06
題目:言而有信
經文:箴言四20~27節
講道:李信毅牧師

大家平安:今天教會慶祝父親節,在這裡求上帝紀念每個用心的父親,努力的付出。也求上帝讓每個當父親的人,可以成為子女學習的模範。願平安與喜樂,健康與和睦,和每位父親同在,成為每個家庭的祝福。

我們在讀箴言的時候,會有兩個比較熟悉的命令句,一個是要求年輕人要聽父親、母親的話,這樣我們才會得到祝福,得到好處。另外一個更直接,就是要我們尋求智慧,喜愛智慧。

4:4我父親就教導我說:「要記住我的話,不可忘掉。遵守我的訓誡,你就有豐富的生命。(老父教示我,給我講:你的心著記住(kì-tiâu)我的話,遵守我的命令,就得著活。)
4:5要尋求智慧和見識;不可忘記或忽略我的話。
(著得著智慧,著得著聰明,呣通𣍐記得,呣通離開我所講的話。)
4:6不要離棄智慧,她就會衛護你;你喜愛她,她就會保守你。
(呣通棄拺智慧,伊欲保護你;著疼伊,伊欲照顧你。)
4:7 追求智慧是最切要的事,要用你所有的一切換取見識。
(智慧是根本;著得著智慧。佇你一切所得著的中間,著得著聰明。)
4:8 喜愛智慧,智慧就會使你成功;珍惜智慧,智慧就會使你尊榮。
(你若尊重伊,伊欲互你升高;你若戀慕伊,伊就互你榮光。)
4:9 智慧將是你頭上光榮的華冠。」
(伊欲用媠的帽戴(tì)佇你的頭殼,將榮光的冕旒(bián-liû)互你。)

前兩天我們讀的經文剛好就表達這樣的意思。

其實教人要喜愛智慧這件事情,並不是只有箴言。哲學的英文的字面意思就是愛智,喜愛智慧。人們對於智慧有一種追求的心,成為一個智慧的人,更是一種超越現實利益的行動。我指的超越現實利益就是我們說的短視近利,一個人有長遠的眼光,懂得取捨,我們就會覺得這是有智慧的人。然而這當中還是有些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

一般哲學中,有提到幾種重要的活動幫助我們從事哲學活動,讓我們成為一個喜愛智慧的人,這幾種活動是檢視,分析,綜合,思辨,規範,評鑑種活動,通過這些訓練,讓我們成為一個喜愛智慧,追尋智慧的人。

牧師沒有要幫大家上哲學課,但是我們可以從經文中,發現類似的教導。
當我們從一個做父親的人身上,聽到他教導他的兒子說:
4:23所思所想要謹慎,因為生命是由思想定型的。
(你著盡力保守你的心,因為伊是活命的根源。)

他想要教導他的孩子什麼功課?他在告訴他的孩子,面對一件事情,不要衝動,不要因為人家給你一點點好處,就跟人家走,要你衝你就衝,叫你打你就打,或者人家給一點好處,就成為別人的工具。我大專的時候,有想要打工,有朋友介紹我去拉客戶訂閱報紙,那個時候報紙真的是大家看新聞的主要平面媒體。三十幾年前,聯合報的藝文版是大家覺得不錯的,我們就去試試,第一個按門鈴的人家,就是我自己的家,然後我家就定一個月的聯合報,那大概是我們家唯一的一次訂聯合報,為了保證我的業務沒有落空,好像可以有個底薪。但是後來我們又跑了幾家沒有已經忘了,然後我也沒有在拉到客戶的樣子,就不了了之,也沒有回去報社,也沒有領薪水,反而付了一個月的報紙錢。現在想一想覺得好笑,那時候,就已經有按門鈴拉客戶的業務了,只是我好像很不會。

我那時候社會還很單純,這樣的事情,頂多自己花點小錢就沒有事了,現在不一樣,如果你在網路上輸入「打工」「車手」兩個詞一起查詢,你會發現一堆社會新聞,標題類似「恐怖打工詐騙!日薪5千誘當車手在背包偷放「AirTag」定位追蹤」或是「16歲高中生暑期打工當車手首次「出任務」就被逮」這樣的新聞很多。

所以箴言裏告訴我們說:所思所想要謹慎,就是提醒我們要懂得去檢視,分析,辨別我們所遇到的事情,不是所有的打工都是詐騙,可是當我們看到一天可以有五千元的薪水時,是不是應該要小心一下、想一下別人打工一天一千多元,為什麼他可以出到五千?

一個願意去思考,分析,分辨的人,他會知道這有問題。跟一個只看到五千元很好賺的人,他們的生命的走向,真的會不一樣。

其實更重要的是我們常說像由心生,人的外貌的樣子,會因為你的心而改變。其實不只人的外貌和內心有關連,我們也會因為我們的心所想的,來影響我們的言行。我們內心如何想,我們的嘴巴常常就怎麼說。有些人想要欺騙人,他的眼神就會飄忽不定。

4:24 不誠實的話一句也不說;撒謊的話一句也不講。
在告訴我們,我們除了會分辨,謹慎思考外,也需要有統合和規範以及反省的能力。有些事情可以做,應該去做,有些事情,可能暫時對我們有利,但是不是對的事情,我們就要去考慮,想一想可不可以講,該不該做,做的後果怎樣,不做的後過又如何?

這節經文提醒我們言行應該受到規範,不是只照自己的喜惡。在不說謊這件事情上,其實很多人都有困擾,很多人常常會問一句話,善意的謊言到底好不好?其實會問這句話就代表我們已經有想說謊的意願了。我相信每個人應該都有過說謊的經驗,有些人是出於自我保護,有些人是善意,還有些人甚至根本是故意說謊,不管是那一種,我不知道你有沒有過提心吊膽,害怕被揭穿的經驗。如果選擇實話實說,有時候說的當下很難受,常常是我們做錯事,或者不想要讓人知道的事情。但是,當被處罰後,或者被赦免後,有或者被揭穿後,我們應該都會有一種得到釋放的感覺,因為不用再說謊了。牧師無法給你絕對的答案,因為選擇權在我們自己,同時,我們面對的情況也都不一樣,因此,聖經給我們的當然是希望我們遵守,但是我們也可以選擇不遵守。問題是我們有沒有去思考與分辨,甚至我們事後有沒有去反省,我這樣的言行,是不是有遵照聖經的教導,有沒有偏差,要不要做什麼修正或改進?

所以當我們的心沒有想要欺騙人時,我們的話語就會受到我們的心的規範,我們的心想要誠實待人,我們就不會是一個說謊的人。

基督徒是自由的,但是我們也受到規範,自我的約束。在規範中行事,而且也接受修正。
我相信這些是一個人作人的基本,同時也是幫助我們成為一個別人眼中信守承諾的人。其實每個真實基督的門徒,在這件事上必定是成功的,因為我們不會想要企片自己也不會想欺騙人,更不會想要欺騙上帝,上帝也讓我們欺騙不了。讓我們可以更成功的成為一個得上帝喜悅的基督徒。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