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3 對主的認識有多少?/李信毅牧師


日期:2023/09/03
題目:對主的認識有多少?
經文:箴言三十1~33節
講道:李信毅牧師

亞古珥是誰?聖經沒有詳細的資料,註釋書說比較有可能是所羅門身邊的智者,他和他的父親的名字雅基都不是希伯來人常用的名字。所以,也可能不是以色列人,是所謂敬畏上主的外邦人。

在箴言三十章第一節有兩種翻譯,一種是把他當成名字,就是和合本和巴克禮聖經的翻法,直接翻譯成以鐵和烏甲,變成對以鐵和烏甲說話。

另一種就是意譯法,翻成上帝不與我同在,我得不著幫助。這是現代中文譯本的翻法。

第一種譯法,比較簡單,對以鐵和烏甲說話。而第二種譯法也沒有錯誤,對我們思考聖經,也是有幫助的。

用意譯法,我們多一個可以思考的問題,我們常常希望上帝與我們同在,上帝與我們同在我們就好像有一個極大的倚靠一樣,我們好像可以很有膽量的去做一些事情。

不過我們的信仰生活,有時候就好像活的像是沒有上帝作為我們的依靠一樣,當我們遇到一些聖職的挑戰的時候,逃避好像是我們最常用的方法,上帝要給我們更多的恩賜和訓練,但是我們卻不敢接。

亞古珥用另外一種方式告訴我們,上帝如果沒有與我們同在,會怎樣?上帝沒有與我們同在,我們就得不到上帝的幫助。不但得不到上帝的幫助,還活的不像是人。

30:2 我像畜類,不像人;我沒有人所具有的智能。

我比眾人卡蠢笨chhún-pūn ,也無有人的聰明。

換句話說,亞古珥自己覺得,他只要離開上帝,並不是只有得不到幫助這簡單。他更覺得,人好像都不像人了,反而像動物。原本,人跟動物的差別,就在於人比較有智慧。但是,沒有上帝的同在,人似乎不比動物好到哪裡去。這像是在回應之前提到的,箴言9章10節:「敬畏上主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就是明智。」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根本;識彼位聖者就是聰明。

新眼光裡提到:

一、自己不像人,反倒像畜類,沒有人所應具有的智能(2節)。照理說,人的舉止應該優於動物才對,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卻常發生人不如動物、缺乏人應有的道德行為。思考與想像,是人類特有的能力,使人能把握改善社群困境的契機。但是,人若將思考與想像局限於自我需求上,便無法在他者身上展現智慧的價值。

二、自己從來沒有學得智慧,對至聖的上帝毫無所知(3節)。在古老文化中,經常將智慧及神聖者作為互相替換的詞彙。這也是人類始終在追求,卻難以企及的。對人類而言,若能掌握全備的智慧,那麼便與神聖者相去不遠了。亞古珥的箴言卻明白點出,兩者之間有如天差地別。一位真正有智慧的人,並不會自稱是有智慧的,因為他很清楚,智慧是創造與運轉世界之道,而非單憑人的一句宣稱就能掌握。若以上兩點成立,那麼任何人宣稱自己對上主的認識如何深刻,也不過是空話而已。

一個有智慧的人,有求知欲望的人,會有一個特點,就是知道自己永遠不足,永遠需要學習。我很久才學會這一點。我觀察過,一個博學的人,在跟人說話,他最常用的方法是提問題,只要是他不懂的,他就會問為什麼?這樣他就可以學到新的學問,甚至連他懂的,他也常常先問問題,他可以從別人的回應中,看到不同的角度。有時候同樣的問題,角度不同,得到的答案也會不同。

我們對上帝的認識也可以是這樣,你經驗中的上帝和我經驗中的上帝是同一位上帝,但是我們的經驗一定不一樣,有的人感受到活潑的靈,有的人感受到安慰醫治的靈,有人感受到平安的靈,有人感受到火熱的靈等等,這是為什麼我們在信仰的追求上不能停止的原因。如果停止追求,我們就沒有機會成長,我們的信仰就只能停在停下來的那個階段。

想一想我們在學校學習,我們應該會討厭一種老師,就是一本講義用十年了,還是用那一本。如果我們的信仰跟十年前沒有什麼樣的改變,那麼我們自己會不會變成那個我們所討厭的老師。

我們看到亞古珥,雖然他覺得自己好像很笨,但是他問了很多問題,30:4 有誰升過天又降下來?有誰用手捕風?有誰用布包水?有誰為大地立定邊界?他是誰?你知道嗎?他的兒子名叫什麼?是誰上天閣落來?是誰聚集風佇手中心?是誰包水佇衫仔內?是誰定著地的四極?伊的名叫甚麼?伊的子名叫甚麼?你知嗎?

這些問題在當時沒有現在的答案,甚至有人覺得問這個是什麼問題。但是,會問問題,代表有想要追尋的心。這幾個問題在當時來說,是無解的,只能回到上帝身上,就算在今天,當我們問到這些問題的時候,尋找他最終的答案時,我都還是要回到上帝身上,因為這個世界來自於上帝的創造。

最特別的是最後的一個問題,直接讓我們跟上帝的兒子連在一起。從文學上以及時間線上,我們可以很確定的說,這個問題跟耶穌基督沒有關係,例如:我們可以問,你知道以色列總統是誰?他的兒子叫什麼名字嗎?問這個可能只是單純的問題。

也許對亞古珥來說,就是一時的感動問出這樣的問題,但是對我們來說,這真的是有上帝的安排和感動在當中。那時候問的問題,與上帝在接近千年後,竟然真的讓我們認識他的兒子是誰。這誰想得到。

每次我們讀到這裡,就被提醒一次,上帝的兒子就是耶穌基督,以及他所作的犧牲。

亞古珥在第七節提醒我們,他向上帝祈求的兩件事情,這兩件事情對我們來說再平常不過了。然而這卻教導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功課,就是要知足,的確太過於貧窮,有時會讓人走極端,或者做出不好的事情。欺騙偷竊等等。這真的會讓上帝的名蒙羞。而太過富有,又有可能忘記上帝,將功勞歸給自己。

上主在我們生命裡佔有一席之地,重要的是我們自己認識的主是那一位主?我們對耶穌基督的認識有沒有停住,停在什麼時候?希望我們可以藉著今天的聖禮典,在一次回想我們與主的關係。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