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0 各按其時,成為美好/簡雅萍牧師


日期:2023/09/10
題目:各按其時,成為美好
經文:傳道書三9~15節
講道:簡雅萍牧師

或許我們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種田、栽種果樹的經驗,但我想我們多多少少有看過種子發芽、長大,或是見過附近的小樹變成的大樹的經驗。無論栽種花草樹木,雖然我們用心對待,照它的需要來照顧,但是我們無法控制,它何時長大、何時開花、結果子。雖然在近代科學的研究中,已經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控制方向,但一樣生命會有許多變數,而許多時候這些是科學還無法解決的問題,甚至無法探查出原因。

  1. 從無到有的過程:
    傳道書三1-8節是我們常常會聽到的經節,它告訴我們一個觀念,這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上帝創造的秩序裏面。上帝的創造使原本沒有秩序的「混沌」、「黑暗」、「水面」進入到有秩序之中。上帝照著他的計畫,創造光、空氣、陸地、植物、光體、動物、人,上帝看祂所創造的一切是美好的。我們是生活在上帝所創造的這種秩序裏面,失去這種與天地共同生活的秩序,人就失去依附的生存空間。 在創世記中我們看到,上帝原本看祂所創造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包括人本身,而且人還是按照祂的形像所造的。但是,人犯了罪,想要和上帝一樣,以至於遭受詛咒,因此,必須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裡獲得吃的食物,而且土地會長出許多荊棘,必須流汗滿面才能糊口。 這個想要和上帝一樣的想法,不只是亞當、夏娃,對現在的我們來說,或許也常常落入這個陷阱當中。例如:當我們失去耐心、不願意等待上帝的時間,想要照著自己的意思去行動的時候,或許我們就落入這個陷阱當中。我們是否在當下,看自己的意思強過上帝的心意?在失去耐心、不願意再等待之後,我們會用自己的方法,做出許多的努力,但如果這些並不是上帝的心意,我們也會發現,所有的努力似乎如同捕風一樣是沒有功效的。牧師的意思並不是希望大家什麼都不要做,只是我們需要去尋找上帝真正的心意,並且在過程中也需要耐心等候。 台語說:「吃緊容易弄破碗」。這世界的萬事萬物,上帝會讓它們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如果我們太過著急,沒有好好去尋求上帝的心意,有時候反而會造成更大的問題!我們小時候是否讀過揠苗助長的故事?農夫希望所種下的苗能夠早日長大,於是將每一棵幼苗拉高,沒想到沒過多久所有的苗都枯死了。雖然我們的本意、動機是好的,但如果凡事只求效率、績效,真的沒有問題嗎?
  2. 人無法明白上帝的藍圖: 雖然上帝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但是,當上帝的時間還沒到,我們無法明白上帝的藍圖。就好像我們在看一個印象派畫家作畫,每一點、每一筆,可能是不同的顏色、些許的變化,但在他作畫的時候,我們無法看出畫家究竟在畫什麼。直到畫家完成作品的那一天,我們終於看出畫家是在畫花園中的睡蓮。 但是,要等到畫家完成他的作品,是需要耐心等候的,何況是上帝的藍圖。或許,我們常常因為沒有看到好的結局灰心、喪志。我們明明付出許多努力與心血,為什麼這個事工沒有起色?我們明明付出許多時間與關心,為什麼這個人的生命仍然沒有改變?我們會開始思考,是否我們的方法不對?是不是有更有效率的方法?面對失敗去反省改進是好的,但在這其中,我們是否也將上帝的藍圖、上帝的眼光考慮在內? 我們也常常對災難的發生,甚至一個愛主、敬畏主的人他所遭遇的事情,感到不公平、感到無奈。為什麼上帝沒有保守這個愛主的人?為什麼這個敬畏主、熱心服事的人他必須承受這麼多痛苦?另外,我們可能也常常感到不平,為什麼上帝的懲罰還沒臨到那些作惡的人?為什麼戰爭遲遲還沒結束的一天?為什麼上帝容許這些不公平的事情發生? 如果萬事萬物都各按其時成為美好,人的努力還有意義嗎?我們常常會被這個想法所綁住,我們究竟要耐心等候主,什麼都先不要做,還是我們要努力做工,卻有可能是白白付出,完全沒有帶來什麼效益? 其實耐心等候主也不代表什麼都不做,上帝在創造世界時,已經讓我們看到次序的重要。我們在努力做工之前,是否有先分辨,這些究竟是來自主給我們的感動、呼召,還是出於我們自己的想法?「等待」、「等候」是為了讓所有的一切配合到最好。努力做工,如果是為了彰顯自己,是出於自己的立場,或許會慢慢走向虛空。如果所做的是出於上帝的心意,雖然在短時間可能沒有看見功效,但是也許福音的種子已經發芽,有一天,這個我們長期關心的對象,也要成為上帝的兒女。照著上帝的時間成為美好。 以賽亞書55:8-9「上主說:我的意念不是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不是你們的道路。正如天高過地,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當上帝還沒完成祂的作品時,我們仍有許多事情是無法完全理解的,但這也是我們一生中持續在追尋的原因。
  3. 將永生安置在人心裡: 雖然我們還不清楚上帝想要完成的作品,但是傳道書三:11說:「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永遠」這個觀念,在和合本寫「永生」,在現代中文譯本是寫永恆的意識。 在以色列的傳統中,「永遠」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人類曾失去永遠的生命(創三22)但永生的神後來也和以色列人訂立永遠的彩虹之約。「永生」的希伯來原文的字根和「隱藏」這個字是相同的。如果採用這個說法,上帝雖然將永生這件事安置在人心中,但它卻是屬於奧秘的事,所以人無法了解上帝的作為。 奧古斯丁曾說:「祢為自己造了我們,我們的心無法得到安息,直到安息在祢裡面。」上帝將永生安置在人的心中,常常人的內心也相互呼應:我們關心生命未來的事、想要了解「創始成終」的上帝,甚至有時可以感受一些事情是超越目前的狀況。有時我們尋找生命的意義,有時我們會產生對今生的不滿足、覺得空虛,我們渴望找到心中缺乏的那一塊。或許都是因為上帝尚未完成祂的作品,我們還無法了解關於永生的奧秘。奧古斯丁說,只有在主裡面,才能真正得到安息,當我們在主裡面,享受與主同在的平安,雖然還無法完全了解永生的奧秘,但似乎也幫助我們填滿許多生命中的空虛。 另一方面,當我們每天為著生活努力打拼,有時也需要暫停一下。我們是否曾經從永生的視角,去看所有的一切,用主的眼光去看眼前的一切?我們可能還是無法看清楚上帝作品的全貌,但當我們用主的眼光去回顧時,我們是否也在自己的辛苦努力過程中,看見自己已經跟以往不同?我們已經加添了許多能力,不論是處理問題的能力,還是與人協調的能力,或者是與自己相處的能力。我們是否也從這些回顧中,看見生命中雖然經歷許多困難,卻也在這其中看見上帝的恩典與祝福。 上帝所做的一切會永遠存在,人無法對上帝的作為加添或是減少。上帝照萬事萬物的時間,讓每一個部分顯出奇妙、美好。這也再次提醒我們,創造者是上帝,不是我們人類。我們需要對上帝存敬畏的心,上帝沒有讓懲罰馬上臨到,不是祂沒有公義,祂是要讓人有悔改的機會。有時候一件事情暫時沒有好的結果,不是上帝沒有垂聽我們的禱告,而是上帝的時間還沒到,上帝要我們耐心等候,等候一個各方面都配合到最好的時間。 現今的事早先就有了,將來的事早已也有了,並且上帝使已過的事重新再來。其實,我相信許多事情我們都可在歷史當中發現。當我們讀舊約,看見上帝對以色列人的憐憫,雖然以色列人常常背離上帝,做不好的事情,但只要他們願意悔改回到上帝面前,上帝仍然接納他們。 我們真的覺得自己從來沒有背離上帝嗎?或許,我們沒有改信別的神,或去做上帝不喜悅的事。但我們是否曾懷疑上帝不會垂聽禱告,因此,用自己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甚至走在上帝前面?我們的困難或許不是真正想要違背上帝的意思,但因為不明白上帝的心意,以至於裹足不前,或是憑自己的意思去做事。上帝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這不只是說到被造的萬物,也包含萬「務」,也就是我們想要為主做的事情,我們是否有足夠的耐心來等候呢?我們是否願意更加親近主,好更清楚上帝的旨意呢?或許我們正是上帝要完成作品當中一個重要的器皿呢!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