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7 竟然互In及阮平/陳思豪牧師
耶穌有關天國的比喻中,馬太福音廿章這裡的「葡萄園工人」是非常麻煩解釋的比喻之一,其難度不亞於路加福音十六章「不義的管家」那則比喻。都是似乎讀得懂卻又令人不太平安的比喻。
馬太福音廿章「葡萄園工人」的比喻,內容清楚流暢,意思也很清晰明白:主人在不同時間找了五批工人去他的葡萄園做工,最早那批(估計是清晨六點)講好了一天一個銀幣的工資(當時算優渥的一天工資)。後面四批分別是九點、十二點、下午三點和五點去園裡做工。結果在發工資的時候,所有的人都一樣得到一個銀幣的工資。
這時候,最早入園工作的工人不高興了,他們勞累12個小時辛勤工作,居然和最後入園只工作1個小時的工人一樣,獲得一個銀幣的工資!很顯然的,他們認為極不公平,這是不同工卻同酬。
在比喻中,葡萄園主人的解釋卻是合理的,「朋友啊,我呣是無公道款待你,你豈呣是及我約一錢銀嗎?」、「我欲互此個路尾的及你平。用我的物行我所愛豈 做得?」意思是,一天一個銀幣是我們事先講好的,所以我對待你並沒有不公道。我要給那些後來的工人一樣多的工錢,那是我的自由啊!
葡萄園主人的主張並沒有錯,但是這樣做確實是讓人感到不公平。為什麼不同工卻可以同酬呢?耶穌講這個比喻是要教導人什麼?要表明天國是這樣「不同工卻同酬」嗎?這位上帝就是這麼任性嗎?反正祂是上帝,祂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就是這樣嗎?
誠然,上帝有祂其主權任意施慈愛,不需要向人交代理由和原因。但是這個比喻真的讓人無法理解,且深深感到不公平。這個比喻會讓我們現代讀者感到「不公平」,很可能是來自「時代差異」的因素。
耶穌比喻中的工人,是一種臨時零工;每天清晨就在市場上等待工作的機會。臨時工是不保證每天都能找到工作的。很可能有人站了好幾天、好幾個禮拜都沒有被雇聘去工作,那等於就完全沒有收入。所以,臨時工能夠被聘請到去工作,本身就是一個恩典。
耶穌這個比喻,有一個認知上的提醒,當蒙恩的人開始在計較所承受的恩典不公平的時候,恩典就被摧毀了,而所追求的公平,其實也不是真公平。
我們活在此世,其實是蒙恩的人。如果無法覺察到所承受的恩典,卻糾結計較我們以為的「公平」,那我們正是在以公平摧毀恩典。
現今的事早先就有了,將來的事早已也有了,並且上帝使已過的事重新再來。其實,我相信許多事情我們都可在歷史當中發現。當我們讀舊約,看見上帝對以色列人的憐憫,雖然以色列人常常背離上帝,做不好的事情,但只要他們願意悔改回到上帝面前,上帝仍然接納他們。
我們真的覺得自己從來沒有背離上帝嗎?或許,我們沒有改信別的神,或去做上帝不喜悅的事。但我們是否曾懷疑上帝不會垂聽禱告,因此,用自己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甚至走在上帝前面?我們的困難或許不是真正想要違背上帝的意思,但因為不明白上帝的心意,以至於裹足不前,或是憑自己的意思去做事。
上帝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這不只是說到被造的萬物,也包含萬「務」,也就是我們想要為主做的事情,我們是否有足夠的耐心來等候呢?我們是否願意更加親近主,好更清楚上帝的旨意呢?或許我們正是上帝要完成作品當中一個重要的器皿呢!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