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7 重視建議成為智慧的人/李信毅牧師
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學問,這裡的學問不是單指學校學的功課,我們應該有聽過類似餐飲學系,這是大學現在教的。我們也不要覺得這些好像很簡單,如果讓我們去跟外國人吃一頓飯,或者在高級的餐廳裡面吃一頓飯,我們知道擺在我們面前的刀叉湯匙應該是從外面拿到裡面,還是從裡面拿到外面?還是都可以?
有那些菜,其實我們可以用手拿,但是我們卻不敢用手拿的嗎?光是怎擺餐具、怎麼拿,就是一門學問了。
吃飯這種事情好像很簡單,這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除非有特殊的理由,否則三餐的飲食是跑不掉的。雖然吃飯很平常,但是我們也會發現其實在許多人的心中,吃飯的禮貌很重要,跟一個不懂吃飯禮貌的人一起吃飯會吃得很難過。
吃飯的規矩小到用哪一隻手吃飯,吃東西應不應該、適不適合發出聲音,吃飯時飯屑有沒有掉得四處都是,都是需要注意的。所以許多父母親很注意小孩的飯桌禮貌,一個吃飯舉止合宜的人,在跟其他的人一起吃飯時會給人好感,無形中會影響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地位。
人除了需要吃飯,其實有許多社交活動也是在吃飯當中完成的,慶功宴要吃飯,生日要吃飯,紀念日要吃飯,家庭關係要好要靠吃飯,朋友要聯絡感情要吃飯,相親、認識男女朋友還是要吃飯,同事之間也要應酬吃飯。許多企業,合作案、訂單能不能談成,往往也是在吃飯的過程中,更不要說一些所謂檯面下的交易往往也是在吃飯的過程中完成的。
懂得在與旁人吃飯的過程中,給人留下好的印象,就可以為自己贏得機會。箴言的作者提到:你跟大人物同桌吃飯的時候,要記住他是誰。雖屬老生常談,不過也是一個好的提醒,那是一種機會,抓住這樣的機會認識大人物,在往後的工作或職業生涯中,或許就贏得一個改變的機會。
作者再提到:胃口大要約束自己,不是要我們不去吃東西,吃多吃少是看個人體質與工作,工作量大、食量大的人自然應該多吃,反之則少吃,但不要因為自己能吃且貪心就吃過量,或者為了貪小便宜的作出不宜的行動,約束自己是要約束自己貪吃、貪小便宜的行為。
早些時候流行吃到飽的餐廳,因為不限制吃的數量,難免吃過量,甚至有些餐廳還設置嘔吐區,這些都可以看出許多人貪小便宜的心態。現在這些餐廳似乎少很多了,但是還是有一些餐廳的點心是吃到飽的。
我們如果可以約束自己的口腹之慾,懂得適可而止,不貪小便宜,相信我們就可以約束自己在其他的地方不逾矩,成為一個有紀律的人。從吃飯也可學習紀律。而且吃飯有時會吃出很高的價值,幾十萬,幾百萬的交易,在飯桌上談成的應該不計其數吧!
講到價值。一套一萬元的百科全書和一張五百元的鈔票掉在地上,讓你只撿一樣,請問你會撿百科全書還是鈔票?如果兩者都可以撿呢?我還是撿鈔票,因為百科全書太重了。其實這個問題是要凸顯金錢對人的引誘。一套百科全書的價值,絕對超過他本身的價值,然而當我們面對知識與金錢的時候,我們常常選擇金錢,因為可以得到立即的好處。雖然我們也知道知識與智慧可以帶給我們長遠的富足。比較之下,許多人還是會選擇立即的利益。我們常常看見社會新聞裡有許多人為了幾十或幾百塊的促銷方案,徹夜排隊,甚至大打出手,常常在想,人的價值難到就只值那幾十或幾百塊嗎?
金錢真的有可能成為人的主人,它給人的好處直接又明顯,重要的是我們生活上的安全感是建立在財富的上面,以前常聽說年輕的時候拼命的賺錢,用健康換取金錢,到了年老的時候金錢卻換不回健康,這實在是前人苦痛經驗的累積。
明年要選總統了,相信基本薪資這樣的議題應該又會被拿出來討論,底層的人為了可以賺到足夠生活的金錢不得不過勞,老闆或企業主為了賺更多的錢,想盡辦法壓低成本,特別是人力成本,無薪假,逃避加班費等等手段曾出不窮,員工為了保住工作不得不更努力的工作,無法好好休息成為造成過勞的因素之一,今日箴言告訴我們:「23:4 要聰明些,不要耗盡心力追求財富。」照顧好自己的身體,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民以食為天,台灣人喜歡在吃吃喝喝中建立關係,需要商量甚麼事情,常常在吃飯中解決,商場上藉由吃飯談合作也是常有的事情。教會中通過愛餐聯絡感情,通過福音茶會傳福音,應該是我們肯定的事情。今日箴言提醒我們,要小心心術不正的人的飯局,如果請吃飯的人心術不正,那麼我們去吃了這飯局就容易被引誘而犯罪,俗語說:「吃人嘴軟,拿人手短。」對於背後隱藏動機的飯局,不要為了貪小便宜前往赴約,卻被帶入罪惡之中。
在舊約時代,上帝明令以色列人民的土地不可賣斷。上帝為了保障弱勢者,甚至有禧年的規定,讓貧窮者不會一無所有。聖經比較有名的例子是耶斯列人拿伯的葡萄園的事件,當時的亞哈王想要拿伯的葡萄園,想要用更好的葡萄園跟拿伯交換,這是一個有利的交換,加上王的權威,拿伯應該可以交換的,但是拿伯不肯,拿伯的理由是「上主不准我把祖產讓給你。」(參看列王紀上21章)。
上帝不准是因為不希望所有的資源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中,形成一種宰制,強勢者的人任意對待弱勢者。類似地主與佃農,企業主與員工等等,少數人掌握多數的資源,多數人卻無力制衡。
孤兒的地產不容易保護,因為他們既無能力也無知識,在這樣的事情上,上帝給了這樣的規定,其實要以色列人成為他們族中的孤兒的保護者,為他們申訴。
不要跟愚昧人講道理,或許我們都懂。不過有時我們應該要反省的是,我們是不是那個愚昧的人,別人給我們的建議我們願不願意聽,我們是擇善固執還是頑固不寧?
人的內心有時很軟弱,很不願意面對自己的弱點,因為那讓我們自己覺得難受,更難過的是,這些弱點就在我們心中,我們無法忽視它,他就在我們眼前,也許有時候在無意中會消失,但總是在我們最軟弱的時候出現。若是有人觸碰到這個弱點,我們就進入防衛,不想聽別人的建議,無意中我們成為那個愚昧者。
箴言提醒我們,要去傾聽,聽別人給我們智慧的建議,不要只注意酒肉,要注意我們自己說話要有誠信,說正直的話,很普通的建議,卻是很重要的建議,能夠聽的人,才是真正的智慧人。
願上帝幫助我們成為一個智慧的人。
留言
張貼留言